發表文章

2023 0925(一)短期賣力瞬斷回吐轉消化 宏觀多事之秋依然落葉中

  2023 0925( 一 ) 短期賣力瞬斷回吐轉消化   宏觀多事之秋依然落葉中 股票的波動性所帶來的短期不確認性,比起指數更令投資者的心情七上八下。對於波動性相對較低的一籃子股票 etf ,幾年前看美股的發展,應當可推估未來也將成為台股的投資顯學之一,今年已經讓台灣投資 etf 人數突破五百萬了 ! 買指數基金等同於把建立投資組合的決定託負給指數供應商,看似被動,實際上牽涉許多不為投資者注意的主動元素,即使是追蹤標普 500 指數(按市值定權重)或道指(按股價大小定權重)等傳統指數的基金,投資者同樣得承受供應商做錯決定的後果。 舉個例, 2020 年 8 月,標普道瓊斯公司( S&P Dow Jones Indices )作出道指七年來規模最大的「換馬」行動,踢走躋身指數 92 年的石油巨擘埃克森美孚,換入當時得令的軟體商 Salesforce 。除此之外,大藥廠輝瑞( Pfizer )讓位給生科巨企 Amgen 。最後一項改變是雷神( Raytheon )被 Honeywell 取代。三出三入動作極大,當中最矚目的自然是年資最深的道指成份股埃克森被刪單,而代表新經濟的 Salesforce 則高調染藍。在當時看來,指數供應商緊貼潮流與時並進,可是「世紀大換馬」剛好發生在價值與增長股強弱互易起步階段,既錯過了油價 / 油股的強勁升浪 (2020 年油價曾短期見負 ) ,且在新經濟轉勢在即之際摸了頂。從這個例子可見,指數供應商免不了也會高買低賣,按既定準則決定成份股去留,不見得較散戶跟風追勢高明。從這個角度觀之,我們全屬主動型投資者,分別只在撿股親力親為抑或假手於人,「懶人」躺着一樣可以中槍。     就算指數 ETF ,交易上仍需做出適當的動作,止蝕位所以重要,不只是為了保護資本,更是為了保護弱小心靈。心態穩定健康,才能長做長賺。至於止蝕如何訂立,方法很多。有人會考慮投資組合的變動,如虧損 10% 就減倉,有人則會參考技術指標,例如股價跌穿 50 天移動平均線便賣出。相對這些硬指標,更合理的做法是把止蝕位設定於「認錯位」,即市場否定自己看法的位置,所以有關停損點,套句俗語叫 ” 法無定法 ” 。如果是交易槓桿性更高的期指,交易者想法那就更複雜了,上述的 10% 虧損或者跌穿中期均線肯定都不是你的條件,尤其用價格作為停損的依據,最關鍵的問

2023 0919(二)指數交易給我重磅股 大者恆大出神古巨獸

  2023 0919( 二 ) 指數交易給我重磅股    大者恆大出神古巨獸     這個世界從 << 布萊頓森林制度 >> 後,各國將採行擴大財政支出,乃至到財赤政策,限制資金發行量的金本位步下神壇,美元漸漸崛起。 70 年代能源危機造就出 ” 石油美元 ” ,再到目前誰掌握晶片誰就掌握世界的 ” 晶片美元 ” ,不變的是後面兩個字 ~ 美元,說他是霸權也可,畢竟誰不想擁有這世界的鑄幣權呢 ? 這不是一個貶詞。說到全球霸權,至少從近代史看來,美國是少數相對態度手段較為溫和、沒有那麼殘忍的霸權 ( 你可以想像中國若成為全球霸權的手段 ) 。曾經是美佔的波多黎各去年主動公投要加入美國聯邦成為第 51 州,不論其結果與效力如何,美國議會始終是擱置不與處理,主要的理由是,波多黎並不重要,送過去的他都還不想要呢。反而是遠在西太平洋的台灣,美國可說是動盡全力捍衛台灣 ( 還是他自己 ?) ,其力道更甚於對烏克蘭的資助。難道只是利益上的台灣地位很重要嗎 ? 還是有法理上的理據 ? 我們都應該讀歷史,尤其是關於 ” 台灣 ” 的歷史。     美國商務部副部長刻正在台灣訪問,主要在半導體, AI 與網路資安主要三個議題之上與台灣當局磋商。上周已先有台積電設廠所在的亞歷桑納州州長率團訪問,本周接力商務部副部長,美國實際實施了 << 台灣旅行法 >> ,這個絡繹不絕的狀況,全世界主要國家都看到了。不少台灣讀者恐怕心裡會問,台灣現在簡直是個寶,但為何不乾脆點和 ” 中華民國 ” 建交呢 ? 這問題,還是得自己去讀歷史吧 ( 非教科書 ) 。或許就會慢慢理解到美國對我們的法案都是冠上 ” 台灣 ” ,而且都是它們國會通過總總簽署就直接實施,台灣被動接受,對象非現在的中華民國政府。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正在美國訪問,為何台灣候選人選前都要到美國訪問,而不是到對岸 ? 對岸也有同胞不是嗎 ? 台海關係這四個字,基本上就不是我們現階段政府可以處理的。在台灣很多僅是選舉語言,而選舉只是一時的。     台灣的地位有如當前這世界的重磅,拜登談,布林肯也談,更多談的是美國的軍方人士,這在國際上是極少出現的,就連烏克蘭現階段的問題,美國軍方也是很少出面做出指點的,為何如此 ? 當然習近平也談,國台辦更要談,共軍繞台次數昨天又創下新紀錄了。台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