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 0423(二)有反彈難反轉的結構 限縮部位應對反彈

 

2024 0423()有反彈難反轉的結構  限縮部位應對反彈

    四月一日就是你登板,還有早一天出生的939兄弟,來到這個世上一路破發行價至今,流年不利,都已錄得7-8%的跌幅。果真,當很多人集體瘋狂的時候,你必須保持冷靜的傳統智慧禁得起一再考驗。其實,時機判斷錯誤乃至標的失誤,這些事對老手來說,所在多有,甚至稀鬆平常,這些並非投資或投機上很重要的事?因為,你作對的時候,賺了多少利潤,錯誤時,虧損多少才是關鍵。

    進入四月美股由高科技股開始板塊震動,美股進入轉弱、轉跌(是一種價格確認)的發展,台股也只能含淚揮別已經延伸23周的中多行情。這些以高股息應該說電子股為主要成分的etf表現自然不佳是常態表現了。捕捉交易時機原本就是困難度最高其中之一的。常態是,不是買得太早就是買得太晚。有人說會買是徒弟技巧,會賣的才是師傅,但真實的情況更常是,不是賣得太早就是賣得太晚,連股神都沒轍,真叫沒辦法,或者說辦法只能往內心尋找吧。我想著,這世上是否存在傳說中很會賣的才是師傅這回事?師傅在那裡?

    很多人對於終結23周的中多走勢,仍懷著一線希望,或者報復性上漲也並非不可能吧。索羅斯說,投機市場一如野生叢林,專門攻擊弱者就對了,好像意有所指。依照傳統歷史路徑,接下來投資人將不斷地投入在屢屢看起來升起的日線走勢末端,在一連串修正過程中,不斷耗盡僅剩的子彈,最後在只有一次是對的中期反轉點上,卻又開始懷疑。其實有沒有報復反彈也不是那麼重要,一個大法則,這種那麼不輕鬆(但刺激)賺的錢,最後都絕非大錢(如果你認為輕鬆,那是另一回事了)

    如何分辨哪一次是真的,如果你從價格波動線型上,基本上是會在不斷猶豫中犯錯的,你要在籌碼結構上去辨識。我常說價格模型工具或者訊號,都像雷神的槌子,只是輔助我們善用原本的力量,槌子本身是沒有力量的。很多人搞不懂,一直把價格模型這把槌子,當成是力量來源。不斷地在槌子上精進,進化,乃至最後自我催眠,有了它就可以安心發大財了,結果真的變成槌子了遇到海拉,一手就把槌子給捏爆,只好痛哭流涕回去找爸爸媽媽泣訴(以上是雷神戲碼),沒有槌子我使不出力!

    上升之後的盤整,也許是頂部,也許是中繼整理準備再上。如果整理過程中,是籌碼結構開始崩裂,那麼我們就肯定要以盤頭做頂來設定應對。護國神山已經變成了分析上的,而讓加權股價指數波動個股化。就是說,短期間往往會因為台積電的大幅擺盪,而把原本整體盤勢的結構短期扭曲。如果審視美股就比較沒有這個問題,譬如費半指數,該指數和台股一樣採市值加權計算,但市值前5大成分股各檔權重上限為8%,其餘成分股權重上限為4%。因為如此,才不會讓原本輝達佔據費半總權重38%(台積電為第二大佔13%)而過度影響指數的波動,並造成了對於半導體指數認知上的盲點。

    美國半導體的相對走弱,絕對會影響整體指數的,近期道瓊工業指數與小型代表的羅素兩千,相對猛進,但這兩指數偏偏均線結構上是最弱的,是最早出現銀死叉(20ma<50ma)的哥倆好。至於科技板塊,今年一月中後攻擊力早早就軟腳,主要是蘋果、特斯拉的拖累,造成科技股氣勢上在一月中起節節敗退的窘境,靠著輝達、美超微大顯神通,現在暫時也走下神壇。像昨天道瓊指數前三元是高盛、摩根大通和寶鹼,不是攻擊型股票。標指五百則是福特汽車,聯合航空、輝達以及enph太陽能儲能及eqt油氣管路領漲,這個內容妳我心裡有素。

    台股波動關聯較偏向於美國半導體相關股票的表現,這也反映並不是有些人說中國要佔據台積電,就擁有全球晶片武器,這麼無知的想法。那麼當美國半導體股在美股表現上開始相對走弱,台股因有台積電,就要警戒,庫存部位進入只出不進的狀態。

    輝達上周五重挫,並不能說最強勢的最後補跌,大勢就差不多了。昨天提過時間才是問題。整個過程是,籌碼結構先轉弱,上週手術刀式一刀切斷中期多空分野,結束起自一萬六千點以來23周的中期走多,現在才結束中多旅程第2?還有得磨。亢奮的情緒也需要時間緩慢地沉澱。今天成交量縮至僅3449億,比昨日還少掉了近一千五百億。在賣力波瞬退潮背景下,未來成交量也會緩慢的收縮。

     短期間美股大盤處於膠着待變格局,投資者除了盯緊業績、數據外,中東局勢和大宗商品去向亦是焦點所在。說到底,能源、基本金屬漲風若持續,抗通脹固然增添難度,環球經濟少不免也會蒙上陰影。美股後市會否一如淡友所願,因先前五個月升過頭而加速catch down,靜候本周四大科技巨頭(微軟、MetaAlphabetTesla)季績陸續揭曉,再看聯儲局最重視的PCE通脹數據3月份開細開大,方向應會更清晰。但美股結構偏弱發展,則是目前的趨勢發展,對於利好數據投射到股價,頂多就是雪中送炭而沒有錦上添花的提升整體估值效果,這就是在反映全球流動性刻正在降低趨勢發展,連貶值的日圓都和日股脫鉤也是其中一例。專家始終告訴我們要留意風險,但這也是要當下的時間~疲弱轉跌的趨勢正是要把風險控管擺到追求利潤前面的時間。因為利潤會照顧好自己,而損失則需要管好我們自己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2023 1017(二)忍耐是交易最大美德 八月是台股重大轉折

2023 0912(二)拜登造甕之後捉鱉 全球大勢無遠弗屆

2024 0416(二)台幣貶值效應終起風 手術刀切斷中多節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