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 1031(二)低賣力能量來回耗損 換位看看供給端決事

 

2023 1031()低賣力能量來回耗損   換位看看供給端決事

    大部分人交易者關注宏觀對個別資產價格的衝擊,如美國加息周期何時完結、房市會不會硬着陸、餐飲觀光經濟會不會拉動消費等。但這些都是從需求端看事物。今天不如換一個角度,試試從供應端看投資?2008年金融海嘯、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,經濟下滑,需求必然瞬間大跌,導致許多企業都盈利下降。從1年角度看,這是對的;但從10年角度看,便根本就不重要。因為危機過後,需求就會恢復。問題是需求回來的時候,你接不接得住。許多因素都會影響需求,故需求總是波動,相對供給端來看需求面的波動率更甚於供給。

    短期看需求,長期看供應。有些行業供應是幾近於無限的,如餐飲業長期百家爭鳴永遠有新個供應者出現,有些則是有限的(如茅臺酒,高端晶片),股神以前有一個護城河的選股法則,也就是你賺很多錢,但別人就是進入不了。以此觀之,水泥、鋼鐵等都不是好生意,因為產品全世界統一標準,專業級的螺絲、螺帽門檻就比較高了。你一賺錢,別人目鳩赤就進場;供應多了,利潤就下跌,投資者很難長期賺錢。股價由盈利和估值兩大部分組成。沒有新供應的行業,企業盈利大部分時間是年復年上升,頂多有時快一些、有時慢一點。你要留意的,大概就是估值波動。估值升至很高的時候,不要買;危機出現的時候(例如經濟衰退,又或遇上國際政經衝突),可以趁機買。因為沒有新供應,只要需求恢復、問題解決,股價便會回升(看看過去10年白酒和奢侈品的股價)。專注那些確定性很高的便可以了。這也是另類的選股方式,當然和普羅大眾的築底型態、均線糾結、爆量、大股東買進等等的短期篩選價差操作的背後邏輯是截然不同的。投資生涯說長不長,可是交易(或生活)中必須始終有一些信念將自己錨定,這樣內心才不會輕易動搖吧。

    對股神跨越長周期的投資哲學來說,不論周圍發生什麼事情,也無論世界發生什麼事情,請記住,人類追求復原和進步的精神從未被戰爭、大流行疾病、自然災害或人為危機所扼殺。正如哲學家米爾(John Stuart Mill)在《政治經濟學原理》(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)所說:「常常令人驚訝的是,國家從災難狀態中恢復的速度如此之快 …… 敵人用槍火摧毀了一個國家,毀滅或奪走了幾乎所有可動財富。所有居民都被毀了,然而在幾年後,一切都恢復得和以前差不多。」從更高維度上來看,投資於全球股票和債券組合,那才是真正投資於全人類企業的未來。這也是某程度上對人類信心的表達。這就是為什麼無論危機有多嚴重,從長遠來看,股市總是會恢復並上漲的主要原因(然而,這個原則並不適用於個別公司、產業甚至國家。)

    高來高去,道友看到似懂非懂,恢復原本獸性,真要下手,那真的是滿天全金條。所以說要跨越長周期就非得遠離盤面不可了(你也就不會看到此文了)。高談闊論,就像直播時我常論及中國底層的經驗,而不是一般政論節目上,聽到都是高來高去,黨政軍高官、達人、巨企總裁的八卦是非。譬如近期執政黨某立委和中國小三的事件,你要了解兩地人民的根本本質,才會懂得它的必然發展,而不是政論節目上討論有沒有洩露國安、交往多久在哪交往等等,這要交給檢調單位去查了。

    近期成交量低迷,其實對我們來說是非常正常的,低賣力牽引出低成交量,也就是說成交量的大小,絕大多數是由股票供應端來決定的。今天隨美股上揚,台股要開高盤,但測得一個強波瞬!對比前兩天不足九成的波瞬值,今天算是增了,台股恐怕虛不受補。整個賣力型態上,上漲時,壓力一波大過一波,大家都不怕,一直追價,因為高還有更高,再硬的賣力也消化得過去,最後當然會接到火棒。然而走弱的能量(賣力)狀況比走強能量型態則更複雜更怪異,不是能量走升的相反。譬如,今天賣力突增,開高盤,偏開在半補給箱底16200附近,由上向下宣洩賣力,明天十有八九又是低賣力。不知道還會不會有可怕的事在後頭?因為我們看看線型,多差啊!均線死亡交叉,上檔都是壓力,沒人說上檔沒有壓力,現在連一個反彈都沒有,未免考慮太過周詳了吧。當然凡事都是機率,我們所要算的就是機率,會不會反彈這是個機率問題,不是會不會的問題。這種有長有短的賣力草叢型態,很討厭就是了~價格轉來轉去。

    今天已到十月最後一天,下半周精彩才剛要出爐;聯儲局、英倫銀行和日本央行今個星期前後腳議息,疊加美國就業報告接着登場、蘋果業績出爐在即,精采戲碼浪接浪,股、債、滙勢必迎來扣人心弦的一周,也恰好就在月底銜接11月初。債息方面,美國財政部昨公布最新季度舉債預估,由7月底預估8,520億美元下調至7,760億美元,比預期的少了些。而於美東時間11/1830分將發布所謂季度再融資聲明~將在多大程度上提高長天期債券銷售、以資應不斷擴增的預算赤字。另一重頭戲就是議息會後鮑爾的記者會談話。短期間10年債息壓在五厘之下,雖說阿克曼已經清倉,但債市這段期間只是恐怖橫盤,尚未出現明顯的轉折變化。

    有個債市資訊相當聳人,相比2020年疫情高位,交投最活躍的美國長債ETFTLT)價格瀉逾一半,這幅度如果換作股市,無數散戶恐怕早就投降。但追蹤環球資金流向的EPFR數據顯示,美國國債基金上星期卻錄得逾90億美元資金淨流入,是矽谷銀行(SVB3月爆發以來最多,其中長債基金淨流入56億美元,佔比高達六成,創下單周吸金紀錄。ETF乃散戶進軍債市的主要渠道,飛刀接完一次又一次,不僅無畏無懼無痛,且視世紀熊市為千載難逢的低吸機會,誓與「債券義和團」一決高下,鹿死誰手,只能說靜待下回分解。

    總之,太歲息魔端坐蓮花台,股市群魔滾下台,太歲發威,棒打情郎,萬歲爺得低頭,護身符隨身攜帶,出路平安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2023 1017(二)忍耐是交易最大美德 八月是台股重大轉折

2023 0912(二)拜登造甕之後捉鱉 全球大勢無遠弗屆

2024 0416(二)台幣貶值效應終起風 手術刀切斷中多節奏